有人说第二名是第一个失败者。那么,谁需要一个 SQL 语句来找出谁在成就者之下?令人惊讶的是,有很多人。实际上,此类查询的正式术语是“列的第 n 个最高值”。这是因为用于选择第二高值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任何值。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将 ORDER BY DESC 与 LIMIT 子句结合使用,以从表中获取第二高的值以及其他值。
通常,数据库开发人员和管理员经常在其数据库表中互换使用 Null、零和空白字符串。不幸的是,因为 Null、零和空白字符串在关系数据库(RDBMS)中分别表示不同的内容。因此,错误地使用这些值或选择错误的值可能会对数据库和依赖该值的应用程序操作产生巨大影响。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数据库设计和一般使用中更好地利用 Null、零和空白字符串。
如果你使用了关系数据库(RDBMS)一段时间,几乎可以肯定你已使用了 SQL COUNT() 函数。这样,你无疑已经知道 COUNT() 函数用于返回表中由 WHERE 子句中指定的条件过滤的行数或列数。它灵活的语法和广泛的支持使其成为 SQL 中最通用和有用的函数之一。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了解它的许多排列并学习如何获得各种计数。
关于将格式化的字段存储在数据库中,格言“存储原始,显示漂亮”通常成立。 在大多数情况下,原始值最有利于在数据库中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查询、排序、比较原始数据以及你拥有的数据。但是,有时你可能希望保留特殊字符,这些字符对于格式化至关重要,例如 HTML 标记。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使用 Navicat Premium 以及一些示例来探讨这两个选项。
将 DISTINCT 关键字添加到 SELECT 查询后,查询将仅返回指定列列表的唯一值,以便从结果集中删除重复的行。由于 DISTINCT 对 SELECT 的列列表中的所有字段进行操作,因此不能将其应用于一组字段中的单个字段。话虽这么说,但有多种方法可以从一列中删除重复的值,而忽略其他列。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介绍其中的几种。
- 2025 (1)
- 2024 (1)
- 2023 (1)
- 2022 (1)
- 2021 (1)
- 2020 (1)
- 2019 (1)
- 2018 (1)
- 2017 (1)